不趁機宣導防災,只說預測違法 ?
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,台灣的天災比日本還多,地震不用說;火山我們只是最近沒有正在噴的,不是沒危險;颱風幾乎年年有規模又強;豪雨成災也不難見,部分地區還有龍捲風跟焚風,而一個如此多災多難的國家,政府單位、民間媒體,都沒有在防災上有所著重,當民間對於地震預測緊張時,不想想怎麼利用這次機會教育民眾防災知識,只在那邊解決提出問題的人,而這不是很怪嗎 ?
熊本地震後,「東京防災」手冊下載大增
日本一直很重視防災,尤其是他們非常在意首都直下型地震,為此日本做了非常多準備,政府還特別成立了專案部門在研究、準備M7~8地震發生在首都時的相關事宜,「東京防災」這本防災手冊第一頁開頭就說了
「預測指出,三十年內有70%的機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。你做好防災準備了嗎 ? 」
這本三百多頁的「東京防災」手冊共分五大部分:
- 大地震演練(P14~79):地震發生時該如何採取行動、地震結束後該做甚麼、該如何避難、避難生活如何過、災難後的重建生活。
- 防災方法(P80~141):儲備物品、室內室外的準備工作、通訊的準備
- 其他災害的應對措施(P142~173):介紹除了地震外的天災人禍該如何面對,如暴雨、土石流、大雪、火山爆發、恐怖攻擊等等。
- 應急手冊(P174~235):緊急醫療知識、消防知識、衛生知識、克難生活知識、災害時連絡方式、防災演練活動。
- 必備災害知識(P236~322):各種災害的介紹、災害時的政府支援、醫療知識、志工須知,還有各種東京相關的情報等等。
東京都政府的網站有提供「東京防災」繁體中文電子版下載,想要在災害中提高生存機會的人,可以去下載來了解一下。
東京都/台北市政府網站對防災的重視度
在找尋資料的過程中,我發現東京都政府對於防災的重視是相當明顯的,在其官網右上方設了很明顯的一塊防災情報專區,可以讓使用者立即找到所需資訊。
看到東京都對於防災如此用心,回頭來看看台北市政府的網頁好了.......嗯,完全找不到防災在哪,連個頭緒都沒有,整頁從頭到尾都找不到相關的可以點進去,記得柯文哲似乎蠻重視防災的啊 ?
兩個網頁都是在2016/6/2抓的畫面,不是特別挑什麼災害發生時,所以應該算是公平的。
台北市的「市民防災手冊」
再來,我們來看看台北市政府出的防災手冊,是的,台北也有,但是不叫「東京防災」,而是叫做「市民防災手冊」,很遺憾的,在市府網頁找不到,要去北市消防局的網站才能找到市民防災手冊下載,這本手冊似乎是沒有對於設籍台北市的住戶發放,但是我特地去區公所詢問後,他們從櫃子裡找來了一本給我,網站上的電子版是民國105年的版本,而區公所給我的實體防災手冊是102年的版本,稍微比較了一下,在105年的版本內容豐富了很多,所以我接下來會用比較新的電子版來做比較。
這本68頁的「市民防災手冊」共分五大部分:
- 地震篇(P3~18):地震、海嘯、火山災害相關的知識與應變對策。
- 颱風篇(P19~26):颱風災害相關的知識與應變對策。
- 火災篇(P27~35):火災相關的知識與應變對策。
- 其他篇(P36~42):瓦斯、一氧化碳中毒、水上活動、核災、緊急救護等介紹。
- 附錄(P43~68):雜七雜八大多一般市民用不到的資料,湊頁數用。
應付了事,湊頁數的內容
讓我們來看一下內容,地震篇的地震部分,總共12頁,前半的知識部分共三頁,教你地震發生的原因,規模與震度名詞解釋(一頁)、地震會造成的災害(一頁)、氣象局震度分級表(一頁),這邊除了會地震會造成什麼災害有些價值之外,其他兩頁都只是湊頁數的內容。
後半的地震對策共九頁,平時整備(兩頁)、地震時應變(一頁)、在建築內外的應變(兩頁)、地震過的行為(兩頁)、地震發生時的行動準則(兩頁),而最後的行動準則只是把前面幾頁寫過的內容做成表格,又湊了兩頁出來,總共的地震部分,12頁中就有四頁可以說是在湊頁數,1/3是在混的.....這就是應付了事的風格嗎 ?
接著往後看好了,海嘯災害
一頁是介紹海嘯的成因,一頁是介紹海嘯來臨時的應變,雖然說人生是不斷的學習,但是我實在是不覺得在「防災」上,知道海嘯的成因可以讓你生存率提高多少.....這是讓人很存疑啦,感覺還是湊頁數居多,這樣算起來就是1/2在混了。
也是有湊頁數的颱風篇
接下來看看台灣最常見的自然災害 - 颱風篇,一共八頁,如同本手冊的水準,前面三頁又是湊頁數的颱風基本知識,包括颱風的名詞解釋、各種大雨豪大雨龍捲風的名詞解釋、颱風造成的災害、颱風的強度與風力對照表.....
這本防災手冊最愛的就是用表格湊頁數了,因為可以用很少的字數就湊出一整頁來,如果是有用的資訊當然有用,但是知道幾級風的風速如何,對於一般市民根本沒有幫助,這種應付了事的心態用在人命相關的事務上,正是最要不得的事。
老實說扣除湊頁數的知識部分,其他內容還是對一般市民很有幫助的,像是颱風前的整備,颱風侵襲時的應變,颱風後的作為,都可以充實一下市民的基礎知識,不過後面兩頁初看沒啥問題,仔細看又怪怪的。
這兩頁分別是土石流潛勢溪流疏散避難,以及山坡地老舊聚落疏散避難,兩個很類似的內容,都是說當到達黃色、紅色警戒時,市府將對住戶做避難勸告或是疏散作業,但有趣的是一個有列出各區的地點,一個只有列出該區有幾條土石流潛勢溪流,這不是很怪嗎 ? 仔細想了一下,才發現這兩個表根本是不需要的,因為不管有沒有列出詳細內容讓民眾知道,市府的SOP都會去對保全住戶做該做的行動,所以這列表還畫流程圖出來,其實並不是給市民看的,主要還是給上級看的,應付上級用,這兩頁真的對民眾有用的只有那個土石流前兆的小叮嚀...
在這之後的火災、一氧化碳、水上活動災害、緊急救護...等等,就比較沒有湊頁數的內容,實用性較高,值得大家一看。
混最兇的附錄
最後讓我們看看我認為最湊頁數的附錄,一個一個列來看:
- 附錄一:臺北市緊急救援路線一覽表 > 嗯,知道這些很好,但下面的備註說災難發生時要離開這些道路讓救難車輛通行,好像有哪邊怪怪的,因為這個表裡面基本上就是台北市的主要幹道了,若「完全」不能走,那也無法移動了,我不太確定法規是怎麼寫的,不過若是讓救難車輛優先通行,而不是完全禁止使用這些道路比較好呢 ?
- 附錄二:臺北市急救責任醫院一覽表 > 把台北市的醫院列出來,然後 ?
- 附錄三:臺北市災害通報電話一覽表 > 除了列出1999、119、110的電話與地址,還列了各區災害應變中心的,不過這是要民眾有災害要通報,還是打去問有啥災害 ? 看不懂用意為何。
- 附錄四:臺北市防災公園一覽表 > 各區的防災公園資料,不過要注意的是,台灣的防災公園是需要政府單位去「開設」,才會有所謂防災公園的大部分功能在,若是交通中斷或是政府沒辦法帶著該有的設備過來開設,就只能用公園原有的設施了,不像日本的防災公園是其許多設施(如臨時廁所、烹飪處、取水處...etc)就在那,災難時翻起來之類的就可以使用。
- 附錄五:臺北市各類防災任務優先開設學校基本資料表 > 先不論每個學校還只限制收那些災害的怪事,全部共59所學校,可容納8294人,所以萬一台北發生的災害有個一萬人需要收容,就爆表了嗎 ? 然後我很好奇,這些學校真的有儲備足夠收容人數3~7天的食水與避難設備嗎 ?
- 附錄六:臺北市歷史易發生積水地點之參考 > 這個表真的是最好笑,一看就知道大概是消防局行文給水利工程處後拿到的回覆,然後把表照貼上來,那個改善對策跟平常看到的公文附表相似度有99%像。
- 附錄七:各區優先開設學校及防災公園位置圖 > 基本上就是附錄四+五的各區版本,不過附錄七一次就可以佔了12頁,整個是大賺。
防災不只是應付了事
這張圖是我在北投區的明德國小門口拍的,根據消防局的報告,民眾避難多半以十分鐘腳程(or 500~700M)內的避難所作為選擇,但是這個「避難收容所」的告示牌卻是很有趣,明明就在一間國小門口,但是卻告訴你要到將近四公里外的另外一間國小避難,因為太遠了,所以地圖上根本是從一角到另外一角,四公里以一般成年人折合腳程大約是快一小時,而且還是在無風無雨一路順暢的狀況下才能在這個時間走到,這我真的不曉得要說是應付了事還是冷血了。
防災這種東西是台灣一定會用到的,而且是跟生命息息相關,並且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的事,面對如此重要的防災,再怎麼慎重都不為過,我看過之前台北市消防局去東京考察防災的報告,表示也是有要向日本學習的精神,但是過了很久,還是看不到多少進步,不過我又研究了一下相關新聞,看起來又是應付上級的應付了事心態讓這個防災做不起來....唉。
讓市民知道如何防災,遠比省下幾百萬重要
去年十一月,只剩政令宣導功能的柯文哲FB貼了市民防災手冊圖片版,今年三月這篇新聞「下載防災手冊要3分鐘 柯P:我還不是新新人類」,裡面這段
會後媒體詢問柯文哲操作有困難?柯直說,「會用」,接著岔開話題,指手機裡面有防災APP,第二步下載防災手冊,北市府就不用印幾百萬費發給每家每戶,他鼓勵市民將手冊存到手機。這邊就顯示了柯文哲對於防災有幾個很錯誤的觀念
- 實體防災手冊永遠是需要的:電力在災害中停止的機會非常高,電子版只能當作plus,不能當作基礎,可惜柯文哲沒有這種基本觀念,也連帶市府應付他的喜好來做事,現在防災手冊有電子版,但是我只能拿到最早印出來的102年版本。
- 印刷防災手冊帶來的效益遠比省下的錢高:連柯文哲自己都不太會使用電子版了,更何況許多四五十歲以上不熟悉電子設備的民眾,你要這些市民自己去找到這個電子版來看更是機會渺茫,而柯文哲喜歡把市府當營利單位經營,為了省這點印刷費,默默地讓防災知識在台北消逝在空氣中...恕不知紙本的防災手冊,還可以結合以里/社區為單位的挨家挨戶防災知識推廣,在防災手冊發放之時同時進行教育,才能真的讓市民知道怎麼防災。
防災之路還很遠
不過老實說,現在的這個手冊,要每戶都發一本我是覺得有些浪費錢啦,因為內容真的不怎麼樣,大概小學生暑假作業做出來就類似這種水準,真心建議去日本考察防災的各級首長還有柯文哲,不要回來後只會說又要做啥整合各單位,做啥平台花錢,先把基礎做好,防災不是市府做了個防災APP就有用,要讓市民知道怎麼防災,要有足夠的避難設施、備災倉庫,足夠的知識教育,災害來臨時,是全體市民一起面對,不是政府面對而已,所以別再防災就是下級單位搞給上級看而已,這永遠沒用的。
真的要印,至少做到有「東京防災」一半的水準吧,別再湊頁數湊內容了。
我不曉得市府想不想做防災,但是若要做到,至少要有幾點做到
- 規定北市企業需儲備可供三日用之防災食水與物資
- 市區15分鐘腳程內避難所覆蓋率超過八成
- 避難所常備至少七日食水及避難所需裝備
- 防災公園實用化:至少做到跟日本一樣水源、爐灶、臨時廁所都是常備的
- 加強收容人數至三到五萬:以防災手冊內的資料,北市才只能收容不到一萬人
- 建立市民防災教育體系:防災從日常儲備開始,市府只把眼光放在災害時是不夠的
若這些能做到,才能叫有開始在做防災吧....
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a blog administrator.
ReplyDelete1.你看到我哪邊鼓勵了 ?
Delete2.目前沒有科學上準確預測地震的方法,但當哪天有人可以預測兩三百公里內的地震,你看看會不會拿諾貝爾獎 ? 以地震的尺度來說這點距離不算什麼。